【文匯報】普檢詳情最快今日公布 專家破解無理抹黑

 24/08/2020

20200824 1

香港9月1日起啟動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圖為早前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在黃大仙慈愛邨派發新冠病毒檢測套裝和表格。(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受前日颱風來襲,呈交深喉唾液樣本人數減少影響,香港20日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錄得「技術性」回落,僅18宗,但當中近三成是不明源頭個案,反映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仍未清除。為及早揪出隱形患者、將傳播鏈連根拔起,據悉特區政府最快21日公布「社區普及檢測」計劃詳情。據了解,該計劃將於下月1日開展,將由註冊醫生、護士領隊監察,醫護學生則負責採樣,政府會提供足夠的培訓及防護裝備包括N95口罩及保護衣等。但攬炒派仍惡意挑骨頭,先後指檢測機構、採樣的學護「未夠班」容易「檢測變播疫」云云,香港文匯報記者追訪專家,逐點踢爆攬炒派四大謬論無中生有,背後陰謀是藉疫情煽動市民的反政府情緒,罔顧人命。

1、謬論:疫情緩毋須支援 真相:毒源不明隨時爆

攬炒派在雞蛋裏挑骨頭,包括質疑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已退潮,毋須內地支援隊來港進行「社區普及檢測」計劃云云。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20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雖然20日香港新增18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7月8日以來單日最低,亦是第18日維持每日雙位數增長,但20日的確診數字不能作準,因為「昨(前)日打風令不少市民延誤交回樣本樽,檢測的個案少咗,確診宗數也減少」。

不明源頭多 隱形患者眾

最令政府及專家關注的不光是整體確診個案,不明源頭個案偏高,也顯示社區存在大量隱形患者。香港文匯報記者統計自七月五日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的確診個案,發現不論每日確診總宗數如何起伏,不明源頭個案仍佔三成至五成,是相當高的比例。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敬恩指出,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沒有病徵,卻有很大的傳染性,大規模社區普及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這些沒有任何徵狀的隱形患者,及時讓他們接受隔離治療,藉此截斷病毒的傳播鏈,令其他人不會因為接觸到他們而受感染,故進行普及檢測對防疫有一定幫助。

他續說,現時確診數字回落,但仍有一定比例是不明源頭個案,加上青年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其實不少,「年輕患者的流動性高,會因工作所需及日常生活經常外出前往不同地方,接觸更多人,容易將病毒傳染他人,反觀長者的流動性較低,多是被傳染的一群,故愈多年輕人接受檢測,控制疫情的效果愈理想。」

疫苗未面世 恐現第四波

不少專家均指出,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未面世,冬季香港或再出現第四波疫情,加上屆時的流感高峰來襲,香港可能受到兩病夾擊,黃敬恩指出,由於新冠肺炎與流感及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病徵相似,表面難以分辨,必須通過檢測才能確定,當進行普及檢測後,就可透過檢測盡快分辨出病者是否患上新冠肺炎,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避免其延誤病情及傳染他人。

2、謬論:華大基因無認證 真相:本地認證非必須

為配合香港展開「社區普及檢測」,華大基因、金域檢驗,以及凱普醫檢三間檢測機構將提供病毒基因檢測服務,其中華大基因旗下的華昇診斷中心已於西營盤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興建16個「臨時氣膜火眼實驗室」,攬炒派挑事端指,該實驗室未獲得「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HOKLAS)認證,擔心操作安全及化驗效果沒有保障云云。

具內地認證資格即可

對此,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該實驗室並非招攬生意或恒常經營病毒檢測活動,而是短期支援,「他們不是來做生意的,做完(檢測)這件事就會離開。好像中國派往非洲的救援隊一樣,一般來說具有本國(即內地)資格就可以,不用專門申請當地的認證,因為救人如救火,認證需要時間,根本唔等得咁耐。」

于常海相信華昇具有足夠的能力,在內地亦有認可資格,「如果不是這樣,中央和香港政府不會選擇他們過來香港。」

他並指出,HOKLAS是一項自願性質的認證,一般實驗室為獲取和政府合作的資格才需要申請,但不是必然條件,部分實驗室也會選擇參與臨時認可資格的QAP等其他品質保證計劃,據悉華昇已着力申請中。

創新科技署網頁顯示,HOKLAS是一項由香港認可處管理的認可計劃,屬自願參與性質,凡從事計劃範圍內的客觀測試和校正等活動的任何香港實驗所,均可參加。有關計劃並不會規定應進行何種試驗,也不會為客戶比較各類試驗的優劣。

華大落戶多國獲認可

華大的「火眼實驗室」符合第二級生物安全水平,並採取妥善的感染控制措施,目前已走遍全球,先後在澳洲、加拿大、沙特、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落戶,證明該實驗室已獲全球各國認可。

另外,華大基因今年初已率先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研發並迅速生產,供應全球逾180個國家和地區,獲美國、歐洲、日本等地醫學權威機構認證,也被世衞組織列入應急使用清單。而華大基因亦已籌備在香港生產試劑,冀未來百分百試劑都在香港生產,滿足日益龐大的檢測需求。

3、謬論:學護資淺易中招 真相:學校早教防感染

據了解,政府初步考慮在全港18區的社區會堂、體育館或學校禮堂等設置採樣中心。每個採樣中心由一隊醫護團隊負責為市民採樣,每隊由18人組成,包括一名資深註冊醫生或護士擔任隊長,7名副隊長由註冊醫護出任,10名採樣員則是正在學醫或就讀護士學校的高年級學生。政府將會為參與的人員提供培訓,以及防護裝備包括N95口罩及保護衣等。

攬炒派聲稱,學醫及學護的防感染知識不足,擔心他們採樣期間被感染,然後在社區「播疫」云云。

專人督導 不必過慮

但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梁杏媚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四年制的基本課程裏,第二年下學年的核心課程,已開始教授取樣等相關知識,掌握防感染措施,加上「社區普及檢測」計劃有資深人員負責督導,她放心讓學生參與這方面的工作,社會各界亦不用過慮。

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每個採樣中心都會有由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團隊為市民採樣,採樣員雖然是學醫或學護,但他們不是初入學的學生,而是就讀較高年級的學生,均已接受過有關訓練,故防感染問題不大,現場亦會有措施分隔輪候接受檢測的市民。

4、謬論:門診檢測足應付 真相:對象不同莫混淆

醫管局的「門診檢測計劃」由7月27日起至本月19日,累計派發約3.472萬個樣本樽,收回並化驗約2.3萬個,當中56個樣本呈陽性,陽性比率為0.24%,比高危群組例如的士司機的檢測計劃,陽性比率高八倍。攬炒派遂聲稱,毋須支援隊來港協助進行「社區普及檢測」計劃,因為「門診檢測計劃」足以應付疫情云云。

門診針對有病徵 普檢針對無病徵

不過,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20日在疫情記者會上指出,該兩個計劃屬兩種不同的概念,他解釋「門診檢測計劃」是針對一些有輕微病徵的市民而設,他們並非隱形患者,而是潛在患者,陽性比率高是可以理解的。而「社區普及檢測」是針對一些毫無病徵的市民而設,透過該計劃能識別真正的隱形患者,切斷隱形傳播鏈。

另外,他20日宣布醫管局決定將22間普通科門診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及派發樣本包的安排延長三個月,領取及派發的時間、地點不變,對象是自覺有較高風險或有輕微病徵的市民。

原文 | 報道